常德地区

关于常德的其它含义,请参看常德 (消歧義)。
常德地区为湖南省曾存在过的准行政区——地区,前身为中華民國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之后改称“第四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常灃专区”、“常德专区”、“常德地区”,1988年1月23日撤销。常德地区撤销之前的辖域为新成立的地级常德市的辖域。
常灃专区[编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常灃专区”,专区辖原“第四行政督察区”辖域,即常德县、华容县、南县、安乡县、澧县、临澧县、石门县、慈利县和桃源县计9县,治所常德县。
常德专区[编辑]
1950年,8月29日,常灃专区更名为常德专区;10月19日,自常德县析置常德市、澧县析置津市市。专区辖2市、9县。
1952年,9月2日,撤销津市市并入澧县;11月13日,撤销益阳专区,原益阳专区所属益阳市及益阳县、汉寿县、沅江县、安化县、桃江县计1市5县划入常德专区。常德专区辖2市、14县。
1953年9月2日,自澧县复置津市市;常德专区辖3市、14县。
1962年10月30日,因复置益阳专区,常德专区所属益阳市及益阳县、华容县、桃江县、南县、沅江县、安化县计1市、6县划入益阳专区。常德专区辖2市、8县。
1963年5月20日,撤销津市市并入澧县。常德专区辖1市、8县。
常德地区[编辑]
1970年常德专区改称“常德地区”,行署驻常德市。辖常德市及常德县、临澧县、澧县、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慈利县、石门县计1市、8县。
1979年12月19日,自澧县复置津市市;常德专区辖2市、8县。
地改市[编辑]
1988年1月23日,撤销常德地区、县级常德市和常德县,设立常德地级市,常德地区撤销后新设立的地级常德市辖原常德地区撤销前全部辖域。常德地区所辖县级行政区自1979年后直至撤销一直未变,即辖常德市和津市市2县级市,常德县、临澧县、澧县、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慈利县、石门县计8县。辖区内因应地级常德市的成立对区划作了调整,地级常德市成立时辖将原县级常德市、常德县撤销,调整为2个市辖区即武陵区、鼎城区。地级常德市成立时所辖市辖区、县、代管市如下:
2市辖区:武陵区、鼎城区;
7县:临澧县、澧县、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石门县、慈利县,其中慈利县于1988年10月11日划归地级大庸市(今张家界市);
1代管县级市:津市市。
查论编湖南省历史二级政区1800年1800年,湖南省有8府、4直隸州、4直隸廳府
长沙府
寶慶府
岳州府
常德府
辰州府
沅州府
衡州府
永州府
永順府
直隸州
澧州直隸州
郴州直隸州
桂陽直隸州
靖州直隸州
直隸廳
乾州直隸廳
鳳凰直隸廳
永綏直隸廳
晃州直隸廳
1920年1920年,湖南省有4道道
湘江道
衡陽道
武陵道
辰沅道
1950年1950年,湖南省有1省辖市,10专区、1行政区省辖市
长沙市
专区
长沙专区
益阳专区
常德专区
邵阳专区
衡阳专区
郴县专区
零陵专区
行政区
湘西行政区(下辖永顺专区
沅陵专区
会同专区3专区)
1980年1980年,湖南省有5省辖市、10地区、1自治州省辖市
长沙市
株洲市
湘潭市
衡阳市
邵阳市
地区
湘潭地区
岳阳地区
益阳地区
常德地区
涟源地区(后改娄底地区)
邵阳地区
衡阳地区
郴州地区
零陵地区
黔阳地区(后改怀化地区)
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15年2015年,湖南省有13个地级市 、1自治州地级市
长沙市
株洲市
湘潭市
衡阳市
邵阳市
岳阳市
常德市
张家界市
益阳市
郴州市
永州市
怀化市
娄底市
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历史二级政区索引:冀 · 晋 · 蒙 · 辽 · 吉 · 黑 · 苏 · 浙 · 皖 · 闽 · 赣 · 鲁 · 豫 · 鄂 · 湘 · 粤 · 桂 · 川 · 贵 · 云 · 藏 · 陕 · 甘 · 青 · 宁 · 新 · 台